引起貧血的因素很多,機制也相對複雜,常見的原因如下所述:
1、出血性貧血:例如月經過多、消化道出血等;
2、溶血性貧血:即紅細胞破壞導致的貧血,導致溶血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血管外和血管內原因以及與免疫、感染相關的原因;
3、骨髓原因:由於骨髓造血障礙而導致的貧血,各種源自骨髓的疾病都可能導致貧血。骨髓作為主要的造血器官,如果患者營養不良、缺鐵、缺葉酸或維生素B,骨髓就會無法進行有效的造血。
因此,對於發現貧血的情況,需要從上述三個方面去尋找原因,明確是否存在患者的慢性失血病史。透過急性黃疸、貧血、網織紅細胞升高、乳酸脫氫酶升高的判斷,可以確定患者是否存在急性溶血。儘管不同型別的貧血發病機制不同,但患者的症狀相似,包括頭暈、乏力、食慾不振、心慌和胸悶等。對於中度和重度貧血患者,早期干預治療十分重要,因此一旦發現貧血,就需要及早就醫,透過醫生的檢查判斷原因,並進行鍼對性治療才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