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血管外和血管內溶血性貧血。具體表現如下:
1、急性血管外溶血性貧血:常見症狀包括貧血、黃疸和脾大;
2、急性血管內溶血性貧血:典型症狀為寒戰、高熱、腰背痛和尿色加深,呈醬油樣或濃茶樣改變。此外,還可能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和急性血紅蛋白降低。急性溶血性貧血中,血管內溶血較為常見,通常由不合血型的輸血、重症感染和免疫因素等引起。患者症狀輕重不一,輕者表現為貧血和黃疸,重者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和嚴重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礙。
針對急性溶血性貧血,治療需根據不同病因來選擇相應的方法。對於由自身免疫性溶血引起的急性貧血,通常可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在急性期使用靜脈糖皮質激素後,當病情穩定後,可逐漸過渡至口服糖皮質激素,並在持續一箇月後逐漸減量。對於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的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可考慮脾切除術或者免疫抑製劑等二線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