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臨床上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藥物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1、一線藥物: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這些藥物的主要作用是緩解疼痛和抗炎,但對於類風溼關節炎本身的病情沒有逆轉作用,只能幫助緩解症狀,改善生活質量。
2、傳統抗風溼藥物:能夠抑制免疫反應,控制類風溼關節炎的進展。常用藥物包括來氟米特、柳氮磺比啶和甲氨蝶呤等。然而,這些藥物往往會引起胃腸道刺激、肝腎損傷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因此需要定期到門診進行安全性指標的監測。
3、生物製劑:近年來新興藥物。這些藥物的藥理作用選擇性較高,但價格較高。患者可根據經濟條件和身體狀況自行選擇。
4、糖皮質激素:具有快速的抗炎作用,常與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藥物配合使用,起到橋樑作用。然而,糖皮質激素不能長期使用,也不能自行使用,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5、植物藥物:採用現代理化方法提取植物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形成的藥物。臨床上常見的有雷公藤多甙片、白芍總苷和青藤鹼等,副作用相對較少。
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原則是希望患者儘早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一旦診斷確立,應儘早使用改變病情的藥物。當然,這些藥物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