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臨床實踐中,人體的正常腳型通常會出現拇趾外翻的角度,這一正常角度一般在5-7度之間。此外,拇趾關節部位,也就是拇囊部位,通常是無壓痛的,病人可以正常行走且拇趾關節功能正常。
然而,當病人出現拇趾外翻,拇趾外翻的角度達到12度或15度以上時,拇趾關節內側通常會感到壓痛,同時拇囊部位的面板可能會稍微紅腫。當拇趾外翻嚴重時,會影響病人正常行走和拇趾的功能活動。
因此,在醫學臨床出現拇趾外翻後,如果病人同時存在自覺拇趾部位疼痛等臨床症狀,影響了正常的活動,需要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一般來說,多數患者可以透過保守治療來改善症狀,治療方法包括手法矯正後佩戴拇外翻矯正支具,並同時建議患者減少活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