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指標之一,正常人的心率範圍是60-100次/分鐘。當心率低於60次/分鐘時,稱之為心動過緩。在成年人中,理想的心率範圍是55-70次/分鐘,這被認為是相對正常的。一旦心率低於50次/分鐘,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比如眼前發黑、心慌、四肢無力、頭暈乏力等。對此,需要進行明確的診斷。
心動過緩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生理性,一類是病理性。對於正常成年人來說,如果白天心率不低於50次/分鐘,而且沒有感覺,夜間睡覺時心率不低於40次/分鐘,並且沒有任何不適症狀,那麼一般是正常情況。病理性心動過緩的原因可能涉及甲狀腺功能低下、病竇綜合徵、房顫、房室傳導阻滯等問題。不同的原因需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正常心率略低一些,並沒有產生什麼問題,那麼病人的壽命可能會更長。
如果懷疑甲狀腺功能低下,一定要去醫院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測,確診後可以考慮補充甲狀腺片優甲樂。根據甲狀腺素水平的情況,適量地補充優甲樂可以有效治療疾病,使心率恢復到基本正常。對於病竇綜合徵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可能需要考慮安裝起搏器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