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發生原因主要是椎基底動脈系統血供障礙所致。當椎動脈或基底動脈出現缺血或梗塞時,會導致內耳、腦幹、小腦等組織的功能受到破壞,引起一系列症狀,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眩暈,但同時伴隨著口周麻木、短暫聽力下降、複視、眼震、構音障礙、共濟失調、雙側錐體束徵等症狀。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病因較為複雜,其中最常見的是椎-基底動脈硬化和頸椎退行性變壓迫椎動脈。此外,椎動脈外傷、鎖骨下動脈盜血以及頸動脈閉塞造成的盜血等也可引起該疾病的發生。
確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首先需要排除內耳和迷路病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和體徵,結合相關檢查手段進行綜合評估,最終確定其診斷。治療方面主要是針對不同的病因進行鍼對性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物理治療等。對於症狀較輕的患者,中藥、鍼灸等輔助治療方法也可考慮使用。除此之外,患者還需注意平時的生活保健,積極進行康復鍛鍊,並及時複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