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實踐中,關節痛在下雨後是一種常見現象,尤其是在風溼病患者中更為普遍。很多種風溼病都可能表現出這種症狀。
據統計,具有關節炎症狀的風溼病患者中,有90%對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尤其是在陰天颳風或下雨的時候,氣候的驟變以及秋冬、冬春交替的季節過渡時期會明顯加劇患者的關節疼痛和腫脹。關節在陰天或下雨天疼痛的原因是因為風溼病患者的關節及周圍血管神經功能出現問題,導致血管的舒張和收縮速度緩慢且不充分,面板溫度上升和下降緩慢,周圍微小血管的舒縮功能受到阻礙。因此,患者對氣候的變化適應能力較差,尤其是在溼度較高時會刺激患者,使得關節神經變得更加敏感。
當天氣寒冷時,血流緩慢,體內腎上腺素的含量升高,導致球蛋白凝聚,進一步增加了關節腔內滑液的黏稠度,增加了關節活動時的阻力。此外,在陰天、颳風和下雨的時候,氣壓會降低,導致關節組織間隙內液體積聚,增加了細胞內壓力和關節腔內的壓力,從而加劇了關節疼痛和腫脹。
總結來說,這種情況是由於關節炎症引起關節內和周圍組織發生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導致機體無法適應氣候變化而出現的非特異性表現,多種風溼病都可以出現這一情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現象並不僅限於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實際上更多見於骨關節炎。對於出現陰雨天關節痛的患者最好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以進一步檢查並明確具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