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臟炎症疾病。乙肝被歸類為乙類傳染病,主要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播,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能感染,但主要發病人群是兒童和青少年。
冬季和春季常常是乙肝的高發季節。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疲乏、食慾減退、肝臟腫大和肝功能異常,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黃疸,即急性肝炎症狀,也有一些感染者無症狀。
對乙肝的檢查主要包括肝功能、血液尿液常規、凝血功能、彩色超聲和病毒學指標等專案。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肝功能異常可以幫助確認乙肝的診斷,而確診乙肝則需要依據病毒學指標。
乙肝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主要透過對症治療來支援患者。患者應避免飲酒和過度勞累,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還應強調早期臥床休息,待症狀明顯減輕後,可以逐漸增加活動。乙肝具有自限性,不會進展為慢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的發生也相對較少。隨著對飲食衛生的重視,乙肝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