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癲癇的治療藥物包括卡馬西平、奧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和拉莫三嗪。這些藥物被認為是治療局灶性癲癇發作的一線藥物,而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鈉則是治療原發性全身性癲癇的首選藥物,乙琥胺是失神性癲癇的首選藥物。左乙拉西坦和託吡酯對於治療全身性癲癇效果較好,此外它們還具有對不同型別癲癇發作的廣譜抗癲癇作用。而氨己烯酸和甲潑尼龍被視為治療嬰兒痙攣症的首選藥物。
選擇小兒抗癲癇藥物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癲癇發作的型別、副作用情況、相關合併症以及費用等。研究表明,在第一次癲癇發作後立即開始使用抗癲癇藥物似乎不會改變最終的預後。因此,大多數臨床醫生會在第二次癲癇發作後開始使用藥物治療。然而,對於存在高復發風險的小兒來說,在第一次癲癇發作時就開始使用抗癲癇藥物更為合適。特別是當癲癇發作可能對孩子的生命構成威脅時,緩慢增加藥物劑量非常重要,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
在選擇抗癲癇藥物治療時,還應考慮到副作用,如對生殖健康和刺激性的影響,以及藥物使用的風險、對認知功能和行為的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