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嚴重腦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療,首先需要透過血管檢查評估確定其嚴重程度。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被認為是目前血管評估的金標準。透過DSA檢查,可以確定是顱內動脈還是顱外動脈,以及頸內動脈引起的缺血問題,如血管硬化、狹窄、斑塊等。如果確診為頸內動脈狹窄超過70%引起的供血不足,治療時需要考慮支架植入或血管內膜剝脫術。
對於由頸內動脈或顱內病變引起的供血不足,需要根據血管狹窄部位和程度進行相應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等藥物。對於嚴重狹窄,可以採用雙抗治療,即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聯合治療3個月,然後改為單一藥物治療,這樣可以有效改善血液迴圈而不增加出血風險。同時,根據患者的情況,也可以選擇使用阿託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
此外,還應該控制患者的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透過控制這些基礎疾病,可以減緩或改善供血不足的加重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