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手術的優劣不僅與疼痛無直接關係,還與以下幾點因素密切相關。
首先,手術的設計決定了術後效果的上限。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包括年齡、身體狀況等,手術設計必須有針對性。因此,手術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其次,手術的部位決定了手術效果的可行性。只有對鬆弛的部位進行提升,才能達到效果。比如,有些人希望透過顳部拉皮提升來解決口角囊袋問題,但這是部位不匹配的情況。讀者可以試試在顳部用多大的力量才能提升口角囊袋的位置,即使真的成功了,也可能導致面部變形。要真正糾正口角囊袋問題,必須要將切口延伸到面頰部,收緊面頰部的筋膜。
第三,手術的層次也很重要。對於面板的輕度鬆弛,可以考慮面板科的聲光電方法,如熱瑪吉、超聲刀等進行緊緻。但對於面板嚴重鬆弛的情況,必須切除部分面板,並提升筋膜,收緊筋膜後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此外,提升的方向也非常重要,儘量做到解剖性的復位,對手術效果至關重要。舉例來說,很多人希望透過拉皮手術來提升蘋果肌,但這很困難。因為蘋果肌需要垂直方向的提升,而拉皮手術是外上方向的提升。
當然,手術的效果還與筋膜密不可分。天生年輕的人和早衰出現的人,面板質地必然不同。另外,一些求美者經常接受聲光電治療,如熱瑪吉、超聲刀等,導致面板完全失去彈性,呈現出皮革般的變化。這樣的面板像一層殼,根本無法拉動,因此手術效果肯定會很差。
我曾經在西京醫院進行過一例手術。求美者的面板質地非常差,大規模拉皮手術僅三個月後恢復原來的狀態,後來進行了第二次修復,又在三個月內恢復原樣。由於其特殊情況,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此,僅僅透過某項手術或某個方面來衡量手術優劣和持續時間是不合理和不嚴謹的。這種觀點缺乏醫學精神和具體資料支援。一臺成功的手術不僅取決於醫生的技術,還要考慮求美者自身的面板質地。從一箇方面或一箇點來評判手術優劣是沒有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