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鬱藥是治療抑鬱症的常見方法之一。目前世界上常見的抗抑鬱藥產品可分為五類:三環類和四環類抗抑鬱藥、單胺氧化酶抑製劑、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5-HT、NE再攝取抑製劑和其他類及中成藥。
首先是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鬱藥,例如阿米替林、多塞平和丙咪嗪等藥物。雖然能有效阻斷抑鬱發作,但會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如口乾、心動過速、排尿困難、視力模糊、直立性低血壓和嗜睡等。由於副作用較大,目前這類藥物的使用已較少。
其次是四環類抗抑鬱藥,主要是馬普替林。它的抗抑鬱效果和丙咪嗪相似,但不良反應較低,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口乾、嗜睡和視物模糊,極個別情況下可能出現癲癇發作。
單胺氧化酶抑製劑是常用的治療非典型抑鬱症患者的藥物,常見的有反苯環丙胺和苯乙肼類藥物。但當與雞肝、酵母和酒類等食物一起使用時,會出現高血壓危象,因此在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嗎氯貝胺是一種新型藥物,既可預防高血壓危象,又可避免體位性低血壓和肝臟毒性等狀況。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是常見的治療抑鬱症藥物,如帕羅西汀、氟西汀和舍曲林等。與三環類抗抑鬱藥相比,其不良反應較低,但個別患者偶爾會出現皮疹和躁狂等問題。
5-HT、NE再攝取抑製劑的常見藥物有鹽酸度洛西汀和鹽酸文拉法辛。前者可能導致食慾增加、體重增加等情況,罕見的副作用包括粒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減少;後者表現為噁心、盜汗、嗜睡和頭暈等症狀。
最後是其他類及中成藥。雖然以上四類藥物在改善抑鬱症方面效果顯著,但副作用也明顯,因此中藥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中醫藥治療通常根據具體的病因採取辨證療法。例如,對於肝鬱氣滯型抑鬱症患者,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對於腎虛抑鬱的患者,可以使用桂附地黃丸等。因此,患者在進行西藥治療的同時最好諮詢中醫,進行中醫調理治療,這樣可以有效預防復發,減輕副作用,並提高治療效果。
最後要提醒患者,無論服用哪種抗抑鬱藥,都必須在專業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按照醫囑準時、按量服藥,切勿隨意停藥或自行減藥、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