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雖然是一種心理疾病,但確實存在遺傳基因風險。抑鬱症具有家族聚集現象,統計資料顯示,約有35%的抑鬱症患者有家族史。這種聚集現象可能與長期害怕社會活動、沉默少言、對事物過于敏感等因素相關。子女可能透過後天環境或先天遺傳獲得這種遺傳傾向。
研究報告表明,在抑鬱症患者中,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比無家族史的人群高2-10倍。如果父母患有抑鬱症,子女患病的發生率也顯著提高,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就越高。根據研究結果,抑鬱症一級親屬(如父母、親兄妹、孩子)患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3倍。此外,瑞典一項大規模雙胞胎研究也顯示抑鬱症的遺傳率約為37%。這些研究結果都表明抑鬱症與遺傳有密切關係。
然而,抑鬱症不僅與遺傳有關,後天環境和個性特徵也與其息息相關,且是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無法改變遺傳基因,但可以適度改變外部環境因素。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人出現抑鬱症狀,應積極前往醫院進行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
判斷自己是否患上抑鬱症,主要依靠抑鬱症的兩大核心症狀:持續的情緒低落和長期的興趣下降或喪失愉悅感。如果自己或身邊人出現其中一種症狀,應考慮可能患上抑鬱症,尤其是這些症狀持續2周以上且不能緩解。這時,需要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羅愛華.抑鬱症那些事[J].東方藥膳. 2020,8: 254.
[2]張駿,樊稼軒, 等.抑鬱症就是心情不好嗎[J].健康博覽. 2020,2: 8-10.
[3]譚江.關於抑鬱症的那些事兒[J].科學養生.202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