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也稱為面肌抽搐,是一側面部發生不自主的陣攣性抽動。該病通常為特發性,也可能是面神經炎的後遺症。
1、病因
面神經通路可能受到機械性刺激或壓迫,顱後窩探查發現,一些患者面神經在出腦乾的位置被微血管壓迫,透過減壓手術可以治癒。少數病例是由於腦橋小腦角腫瘤或椎動脈瘤引起的。
2、臨床表現
多見於中年以後的女性,通常為單側病變。起初是眼輪匝肌間斷性輕微的顫搐,逐漸波及同側口角和麵肌,嚴重時可能累及頸闊肌,每次持續數秒至數分鐘。精神緊張、疲勞和自主運動可以加重症狀。神經系統檢查未見陽性體徵。
3、治療
1)目前首選療法是注射極小量的A型肉毒毒素(BTX),可消除肌肉的痙攣,效果持續3至6個月,復發後再次注射仍然有效。注射後可能會出現短暫的面部肌肉麻痺,如上半臉下垂,數天后會自行消退。妊娠期注射可能導致早產。
2)可以嘗試使用卡馬西平0.1g,每天2至3次,逐漸增量至0.6g/天;苯妥英鈉0.1至0.2g,每天3次,對輕度病例也有改善作用。
3)可採用50%酒精或維生素B12面神經分支阻滯術。顱後窩減壓手術可以有效,但可能會引起面癱,並且有可能會出現復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