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女性在月經後和卵泡期的基礎體溫會較低,而在排卵後由於體內激素變化的影響,體溫會稍微升高。這種升溫通常表示已經發生了排卵,下面將從原因和意義兩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1、原因:
月經後和卵泡期,女性的基礎體溫通常保持在36.2-36.5℃的較低水平。在排卵後,卵巢會產生黃體,該黃體產生的孕激素可以刺激下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升高約0.5℃。這種狀態會持續14-16天,直到月經前1-2天或來潮後的第1天,體溫才會下降。因此,體溫升高意味著已經發生了排卵。
2、意義:
由於排卵期的體溫變化,婦科臨床常常使用基礎體溫測定來瞭解女性的卵巢功能,以確定是否有排卵、估計排卵日期和監測卵巢黃體功能等。具體的做法是,在早晨醒來後測量舌下溫度並記錄下來,然後繪製成基礎體溫曲線圖。如果女性的體溫升高了,升高的幅度大約為0.5℃,那麼就表示已經發生了排卵。如果該女性有生育需求並且最近已經進行了性生活,就建議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如果體溫上升後持續了大約3周仍然沒有下降,並且沒有出現月經,那麼就要考慮是否懷孕,並建議進行HCG血液檢查以進一步明確是否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