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舌苔的正常狀態是薄白且均勻,溼潤適中,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因此,舌頭上出現白色的舌苔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異常的,要根據舌苔的溼潤程度和滑膩程度進行分析。
1、苔薄白且溼潤:
多為表證初起或陽虛內寒所致,可能是因為裡邪氣較輕,或邪氣在表層未入裡,未傷胃氣。如果是表證初起,會出現惡寒、發熱、咳嗽、流涕等症狀,可以服用祛風解表的藥物,如桂枝湯。如果是陽虛內寒,會出現畏寒怕冷、四肢不溫等症狀,治療上可以服用散寒溫陽的藥物,如金匱腎氣丸。
2、苔薄白且滑膩:
多為外感寒溼或脾腎陽虛、水溼內停所致。如果是外感寒溼,會出現咳嗽有痰、發熱、惡寒、鼻塞聲重等症狀,可以服用祛溼解表的藥物,如人参敗毒膠囊。如果是脾腎陽虛、水溼內停,會出現四肢疼痛沉重、小便不利等症狀,可以服用溫陽利水的藥物,如真武湯。
3、苔薄白且乾燥:
多為外感風熱或乾燥所致,是由於熱邪、乾燥邪傷津液,舌苔失去濡潤而形成。如果是外感風熱,會出現發熱、微惡風寒、咽痛、咳嗽等症狀,可以服用辛涼透表的藥物,如銀翹散。如果是乾燥,會出現惡寒無汗、咳嗽痰稀、鼻塞咽乾等症狀,可以服用輕宣涼燥的藥物,如杏蘇散。
4、苔白厚膩:
多為溼濁內停或食積所致。如果是溼濁內停,會出現胸悶脘痞、飲食不化等症狀,可以服用健脾滲溼的藥物,如參苓白朮散。如果是食積,會出現脘腹痞滿脹痛、噯腐吞酸等症狀,可以服用消食化滯的藥物,如保和丸。
5、苔白如積粉:
多是由於內癰或瘟疫引起,是由於穢濁溼邪與熱毒相結,上泛於舌面形成的。如果是內癰,需要根據不同的病位來辨證論治。如果是瘟疫,會出現憎寒壯熱、噁心、嘔吐、頭痛煩躁等症狀,可以使用避穢化濁的藥物,如加味達原飲。
6、苔白且乾裂:
多為燥熱傷津、陰液虧損導致舌面失去濡潤,會出現大便祕結、口渴、舌紅等症狀。可以使用增液潤燥的藥物,如增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