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嬰兒的牙齒受損、斷裂,通常與齲齒有關。齲齒,俗稱蛀牙,多由細菌感染引起,如變異鏈球菌、放線菌、乳酸桿菌等。飲食不良習慣是主要原因,如果攝入含糖量高的食物後清潔不徹底,糖會殘留在牙齒上,導致細菌滋生,進而引發齲齒。初始階段通常沒有明顯的齲洞,牙齒表面會出現白斑。隨著病情的發展,齲洞會擴大,導致牙齒腐爛和斷裂。
一旦發現嬰兒的牙齒異常,應及時就醫,確診後依據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切勿自行給嬰兒使用藥物。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氟化物,例如氟化鈉甘油糊劑。對於嚴重症狀,可以依據醫生的建議進行修補治療,如銀汞合金充填術、複合樹脂直接粘結修復術、嵌體修復術等。如果伴隨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疾病,則可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在日常護理方面,家長應儘量減少嬰兒攝入致齲食物的量,例如糕點、糖果和含糖飲料。同時,鼓勵嬰兒多食用新鮮蔬果和富含纖維的食物。家長應督促嬰兒刷牙,每天至少兩次,飯後漱口,並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樣可以有效控制牙菌斑的生成,預防牙齒髮生齲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