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不僅僅存在於特定年齡階段的人群中。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荷爾蒙水平的變化,常常會出現逆反心理。對於許多家長來說,可能認為青少年時期是一箇噩夢,孩子在這個階段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控制和個人意識的碰撞,因此產生了自然的憤怒情緒。憤怒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一系列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
內向型的憤怒更多地表現為自我攻擊,其情感目標主要是個人的心理層面。會用貶低自己的話語來攻擊自己,覺得自己非常愚蠢和傻,喪失了自信心,並可能步入抑鬱深淵。然而,還有一些孩子的憤怒情緒會轉向身體,無論說或做什麼,父母總是制止,讓覺得自己的話語和行為都無關緊要。因此,把憤怒情緒發洩到自己的身體上,甚至進行自傷行為。
另一方面,外向型的憤怒則是透過向外界釋放來實現。青少年可能會把憤怒情緒發洩到老師、父母等權威人物身上,這是一種反抗對抑制感的表現。越是被批評,就越會表現出叛逆。另一種情況是可能會選擇向弱勢群體發洩憤怒,例如瘦弱的同學或者年幼的夥伴,這是青少年對於被迫接受命運的一種表達。在父母、老師或者無法戰勝的人面前產生的憤怒會透過對能夠戰勝的人進行發洩。
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著重要的影響。只有那些懂得如何恰當迴應孩子情緒的父母,才能幫助孩子學會處理情緒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