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在中國是第二大常見癌症。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風險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致病因素之一。世衛組織將幽門螺桿菌列為最高階別的致癌物,該感染會使胃癌的風險增加2.7~12倍。
如果被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並且出現胃痛、腹脹、反酸、噯氣、口臭、打嗝等症狀,或者合併有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或胃息肉,或者檢查發現胃黏膜炎症浸潤、胃黏膜上皮增生、固有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或者出現胃黏膜腺體異常增生,都應積極治療並定期複查。特別是對於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更應引起注意,以避免癌變的發生。
透過“呼氣試驗”,可以輕鬆檢測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種無創、快速、敏感、可靠的試驗常用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幽門螺桿菌能夠產生豐富的尿素酶,而人體內缺乏尿素酶。呼氣試驗利用這個原理,將尿素分子中的碳元素用同位素14C替代。受試者口服14C-尿素膠囊後,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尿素將被剛好幽門螺桿菌生成的尿素酶分解,14C以14CO2的形式透過呼氣排出。透過測定呼氣中的14C計數,可以判斷胃內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如果胃內沒有感染,14C-尿素大多以原形透過尿液排出體外,呼氣中的14C計數保持在較低水平,不會異常升高。
胃鏡是診斷早期胃癌和癌前病變最重要的方法。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進步,對於中、重度異型增生甚至早期癌變的病變,都可以透過胃鏡切除來明確範圍和深度,一方面可確定是否癌變,另一方面可移除病灶。異型增生的治療顯著降低了胃癌發生的機會。對於早期胃癌患者,如果術後切除標本評價達到安全標準,就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外科手術,可以保證長期的生活質量。
消瘦、乏力、貧血、黑便、嘔血、上腹部包塊等症狀都是需要引起醫生高度重視的警示訊號。出現這些症狀後,應諮詢消化專業醫生進行胃鏡檢查。當然,這些症狀已經相對明顯,很難稱為早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