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冠心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肥胖和吸菸。
冠心病是一種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會累及心臟的冠狀動脈。冠狀動脈狹窄導致相應區域心肌供血不足,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心跳呼吸驟停等症狀。長期慢性心肌缺血會導致心臟功能衰竭、室壁瘤形成、心臟瓣膜關閉不全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治療冠心病,可能會增加殘疾和死亡的風險。
對於懷疑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首先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對於持續時間長且藥物難以緩解的心絞痛或心梗後心絞痛等症狀,應儘早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以明確是否患有冠心病,並瞭解冠狀動脈病變的具體情況。同時,需要結合患者的全身狀況確定冠心病的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包括導管技術介入治療(PTCA及支架治療)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CABG)。導管技術介入治療適用於症狀輕至中度的患者,病變侷限在非左主乾和前降支的1-2支血管。在區域性麻醉下,使用導管技術到達狹窄部位,透過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來解除冠狀動脈狹窄,改善相應區域心臟供血。這種治療方法的優點是實施方便,可改善區域性心臟供血,減輕不適症狀,並在疾病危急時刻可能暫時救命,幫助患者渡過危險期。然而,由於病變的進展等原因,遠期狹窄率較高。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適用於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左冠狀動脈主幹大於50%狹窄或三支冠狀動脈均有75%以上狹窄而遠端通暢的患者,以及顯示兩支或三支冠狀動脈病變且伴有左室功能減退的患者。對於PTCA後再發心絞痛且再狹窄的患者,根據病變部位選擇手術治療。這些適應症在合併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更為明顯。藥物治療僅適用於病情輕微、冠狀動脈病變不嚴重的患者,或者疾病晚期不適合介入和手術治療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