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手術後的早期階段,由於失去了膽囊的調節功能,膽汁排入腸道的能力減弱,消化系統對脂肪的消化能力會相應減弱。如果短時間內攝入過多的脂肪類食物,會引起腹脹、腹瀉和消化不良。因此,患者應以清淡飲食為主,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具體來說,應儘量少吃或不吃肥肉、動物內臟、蛋黃和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也不宜食用高脂肪高熱量的快餐食品。
膽囊切除術後一箇月以後,雖然飲食仍應以清淡為主,但也要加強必要的營養補充,有助於早日康復。每天可以食用一些瘦肉、水產品、豆類食物,也可以喝牛奶。經過數週至數月的適應代償後,膽總管逐漸伸展擴張,代替了膽囊儲存膽汁的功能,此時可以恢復正常飲食。
膽囊切除術後3~6個月內,應採取少量多餐、定時定量的進食方式,每天進食4餐最為適宜。少量多次的進食可以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有利於避免消化功能紊亂。
總結來說,膽囊切除術後的飲食原則是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並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在急性膽囊炎時,應避免食用油炸、煎炸的食物,忌食蛋類、肉湯和酒精。進食應限於低脂肪、低蛋白、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隨著病情的消退,可以逐漸加入少量的脂肪和蛋白食物,如瘦肉、魚、蛋、奶、水果和蔬菜等。
對於慢性膽囊炎患者,日常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喝開水以稀釋膽汁。每2~3小時進食一次,以刺激膽汁分泌。每天攝入50克易消化的蛋白質,避免食用動物內臟、蛋黃和油炸食品等。
此外,對於膽囊炎患者,飲食規律很重要,要定時定量進食。在飲食結構上,要嚴格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平時應避免食用動物油,可以選擇橄欖油代替,因為橄欖油有助於膽管收縮。不宜飲酒和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等。宜多吃蘿蔔、青菜、豆類和黑木耳等食物。蘿蔔有利於膽作用,並有助於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豆類富含植物蛋白。此外,還應補充一些水果和果汁,以彌補炎症引起的津液和維生素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