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胃病後,臨床表現常不典型,因此不能僅憑藉病人自身的感覺症狀來判斷胃病的輕重。經常會發現一些年老的慢性胃炎患者非常嚴重,或者正在胃炎活動期,但卻缺乏自覺症狀。這是因為老年人的感覺相對遲鈍。有相當多的老年患者在患有慢性胃炎的時候,平時並沒有自覺症狀。
從中年開始,胃黏膜開始出現萎縮,隨著年齡的增長,範圍和程度也會擴大和加重。黏膜的壁細胞和上皮細胞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進入中老年後,它們的數量會減少並萎縮,因此,這兩種在食物消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質會減少,從而影響到消化功能。與此同時,在胃黏膜上還會出現一些類似於小腸或大腸的細胞,甚至會出現異常形態的增生。這些變化一旦達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發展成癌前病變。
慢性胃炎病程長,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明顯的典型臨床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上腹部脹滿不適,尤其在進餐後症狀更為明顯,此外還可能伴有無規律的隱痛、噯氣、反酸、灼燒感、食慾不振、噁心和嘔吐等症狀。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勞逸結合,戒菸限酒。在飲食方面,不僅要保證足夠的營養,還需注重易於消化。注意飲食平衡,合理搭配葷素,咀嚼細緻慢嚥,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消除病因。如果是由於使用激素類藥物或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引起的胃炎,首先應停止使用這些藥物。對於因口腔感染引起的胃炎,應進行消炎治療。對於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應同時治療原發病,如心衰、糖尿病和尿毒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