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大拇指的筋按壓時感到疼痛,可能是因為長時間走路、運動等因素導致了腳底磨損,引起了疼痛。為了緩解這種疼痛,可以嘗試休息、熱敷、按摩等方法。如果疼痛持續存在,要考慮到可能是拇長屈肌腱肌腱炎、足底筋膜炎或骨關節炎引起的。
拇長屈肌腱肌腱炎通常是由於長時間做勾腳趾的動作,比如長時間用前足踩踏油門或離合器,導致拇趾屈肌腱與腱鞘摩擦過度,引發肌腱炎。這時,應該避免繼續過度進行勾腳趾的動作,並可以按醫生的建議使用塞來昔布或尼美舒利等藥物來緩解疼痛。此外,用溫熱水泡腳有助於改善血液迴圈,緩解疼痛。
足底筋膜炎常發生在長時間徒步或負重行走的人中,這樣會給足底筋膜帶來高負荷壓力,引發無菌性炎症。足底筋膜炎的症狀包括足趾基底部和足底疼痛,按壓腳底大拇指的筋也會感到疼痛。為了緩解疼痛,應避免負重行走,選擇緩衝力較好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和硬底皮鞋。同時,可以進行適當的足底筋膜牽拉訓練來緩解疼痛。如果疼痛嚴重,可以按醫生的建議使用布洛芬分散片、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等藥物來緩解疼痛,或者考慮使用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進行區域性痛點封閉。
骨關節炎可能是由於大腳趾趾間關節的退化和軟骨退變所引起的,這會導致大趾慢性疼痛和腫脹,行走時疼痛會加重,按壓腳底大拇指的筋也會感到明顯的疼痛。為了緩解症狀,應避免負重行走。此外,可以按醫生的建議服用氨基葡萄糖等藥物來營養關節軟骨,並使用布洛芬、萘普生、塞來昔布等藥物來鎮痛。在醫生的指導下,還可以進行趾間關節區域性封閉注射透明質酸鈉來改善症狀,潤滑關節。
此外,攝入過多的海鮮、豆製品等高嘌呤食物會在體內轉化為尿酸,如果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就會導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結晶會在腳趾關節處沉積,引發上述情況,如區域性紅腫和疼痛。建議保持清淡飲食,以蔬菜水果為主,減少攝入海鮮、豆製品等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多喝水以鹼化尿液。如果疼痛明顯,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吲哚美辛、依託考昔等藥物來緩解疼痛。對於急性症狀,可以使用秋水仙鹼來控制。此外,別嘌呤醇、非布司他等藥物可以幫助降低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