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疼痛是心肌梗死最早出現的症狀之一。與心絞痛相似,但常在安靜或睡眠時發生,疼痛強度較大,範圍更廣,持續時間可長達數箇小時或數天。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減輕疼痛。患者常會感到煩躁不安、大量出汗、恐懼,並有瀕死感。有些病人的疼痛性質和發生部位不典型,例如上腹部,容易被誤認為胃潰瘍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若疼痛位於下頜或頸部,常被誤認為骨關節病。此外,部分病人可能沒有明顯的疼痛,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開始時可能就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數病人在發病過程中沒有疼痛或其他明顯症狀,僅在事後才發現曾經患過心肌梗死。
2、全身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伴有心動過速、白細胞計數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加速等。全身炎症反應是由壞死組織產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一般在疼痛發作後24-48小時內出現,發熱程度與梗死範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過39℃,持續約一週。
3、胃腸道症狀在部分患者中出現。在發病早期,有些病人可能伴有噁心、嘔吐和上腹部脹痛,這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臟泵血功能下降導致組織灌注不足等因素有關,腸脹氣也很常見,嚴重病例可能會出現打嗝。
4、心律失常在一部分患者中出現,多發生於發病後的1-2周內,尤其是最初的24小時內。心電圖可能呈現瀰漫性異常。
5、在疼痛期間,患者可能會出現低血壓和休克。這可能導致血壓下降,持續數週後才恢復至正常水平。如果疼痛緩解後收縮壓低於80mmHg,患者可能會表現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面板溼冷、脈搏細速、大量出汗、尿量減少、意識遲鈍,甚至昏厥。
6、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的常見併發症,主要表現為急性左心衰竭,可能在發病最初的幾天內發生,或在疼痛和休克緩解後階段出現。心肌梗死後,患者心臟收縮力明顯減弱,心臟順應性降低。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煩躁等症狀,嚴重病例可能發生肺水腫或進一步發展為右心衰竭,出現頸靜脈怒張、肝臟腫痛和水腫等症狀。若右心室心肌梗死,可能會在最初階段就出現右心衰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