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腕疼痛,可以選擇針刺太溪穴,這是手腕與腳踝相應的穴位。如果手肘部也疼痛,可以針刺陰陵泉穴,它與肘部與膝部相對應。
2、如果肩部疼痛,可以選擇針刺條口穴。而針刺中渚穴則適用於緩解頸部疼痛。
3、背部疼痛可能涉及到內環穴和印上穴。然而,對於印上穴的具體位置並無定論,有的說是位於印堂穴上一寸,有的則稱其即是人中穴。因此,無從得知確切解釋。
4、如果手掌發麻,可以考慮針刺後溪穴,透刺方向是朝勞宮穴。勞宮穴分為內勞宮和外勞宮,相對位於手背側,也被稱為落枕穴,位於第2、3掌骨之間,距離掌指關節後0.5寸(指寸)。
5、當顳頜部關節疼痛時,可以選擇針刺手三裡穴。
6、髖部疼痛可以考慮針刺合谷穴和大陵穴。合谷穴也被稱為虎口穴。
7、胸肋部疼痛可以選擇針刺丘墟穴和曲池穴。
8、如果踝關節部位疼痛,可以針刺合谷穴,並且採用上下交叉取穴的方法。
9、如果前額頭痛,可以針刺中脘穴。
10、當頭部後腦疼痛時,可以針刺至陰穴。偏頭痛則可以針刺太沖穴。
11、胃部疼痛可以選擇針刺中脘穴。膽囊部位疼痛可以針刺膽囊穴。
12、腹部疼痛可以考慮針刺足三裡穴。腎絞痛則可以選擇針刺精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