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穩的治療方法需要首先確定病因,然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走路不穩是平衡障礙的一種表現,人體的平衡依賴於前庭系統、視覺系統和本體感覺系統這三個系統的維持。每個系統都包括外周感受器、中樞以及與中樞相連的神經通路。例如,本體感覺是指位於關節、肌肉、肌腱等深部的感受,視覺系統位於眼球的感受器,前庭系統位於內耳,而外周感受器也位於內耳。
當平衡三聯中的任何一箇部位或與中樞聯絡通路的部位受到生理性刺激或病理性因素的影響時,會在主觀上出現眩暈和頭暈的感覺,同時在客觀上表現為平衡障礙,例如走路不穩、站不穩或坐不起來等症狀。治療的關鍵是首先明確病因,確定平衡三聯中哪個系統出現問題,是前庭系統類疾病、視覺系統疾病還是本體感覺系統疾病,以及是外周疾病還是中樞疾病。一旦找到並明確病因,就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通常效果較好。
然而,對於部分患者,即使病因被去除,前庭功能下降的表現仍然會存在,這時候需要及早進行康複訓練治療。康複訓練的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認知行為治療,尤其對於眩暈和走路不穩已持續較長時間的患者,可能存在心理因素,因此需要進行認知行為和心理方面的康復治療;二是針對前庭功能下降進行康復治療,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分為外周性康復治療、中樞性替代性康復治療和視覺衝突性康復治療;三是對本體感覺系統的病變進行早期的防跌倒康複訓練,包括肌力強度康複訓練、中心轉移康複訓練、平衡協調康複訓練和步態功能協調康複訓練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