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是指肌細胞之間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它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和正常運動的基礎。肌張力分為靜止性肌張力和運動性肌張力。靜止性肌張力是指肌肉處於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例如在休息時,身體的肌肉具有一定的張力。而姿勢性肌張力指的是當人站立時,身體的前後肌肉保持一定的張力,以維持站立姿勢和身體的穩定。
運動性肌張力是肌肉在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張力,它是保證肌肉運動連續、平滑,避免顫抖、抽搐和痙攣的重要因素。如果肌張力降低,可能出現一些肌肉疾病,如重症肌無力、末梢神經病變、神經根炎以及腦梗和小腦損傷等,導致腿部無力和胳膊缺乏力量。
小兒急性偏癱早期表現為肌張力下降,但經過數日或數週後,肌張力會增加並出現腱反射亢進。一般來說,像腦癱和去大腦僵直等疾病,肌張力會明顯增高,四肢會出現強直,下肢變為伸直位,上肢呈屈曲狀態,頭向後仰,行走呈剪刀狀姿勢。這就是肌張力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