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疼痛的常見原因包括脊柱創傷、脊柱退化、骨質疏鬆、脊柱腫瘤和脊柱結核等。治療時應根據病因採取復位、固定或藥物治療。
脊柱創傷可由暴力打擊、劇烈活動甚至墜落導致,常見症狀包括脊柱骨折或脫位,引起明顯疼痛。對於輕度病變,可以進行正骨手法復位,隨後臥床休息4周以上。而對於重度病變,需要進行手術切開復位並植入內固定治療。
脊柱退化可能由不良的姿勢習慣或過度使用引起,出現椎間盤突出、韌帶鈣化、炎症或骨質增生等症狀,進而引起疼痛。保守治療是常見的方法,如臥床休息2周,並進行脊柱牽引,同時應用消炎、消腫、止痛和營養周圍神經的藥物,如雙氯芬酸鈉、甲鈷胺、七葉皁苷鈉等。
骨質疏鬆常發生在老年人或營養不良的患者,病發時會破壞脊柱骨質並導致疼痛。對於這類患者,需要應用抗骨質疏鬆藥物,如阿侖膦酸鈉。
脊柱腫瘤會刺激周圍神經根或脊髓,引起脊柱疼痛,可能伴有區域性腫物和畸形等表現。透過CT或MRI檢查明確診斷後,可以採用切除手術、放化療、射頻消融等方法治療。
脊柱結核主要是由結核灶刺激脊柱引起的疼痛,通常為鈍痛,伴有低熱、盜汗等全身症狀。治療主要以抗結核藥物為主,常用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鏈黴素和乙胺丁醇。如果伴有嚴重區域性畸形等症狀,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可選擇開放手術或內鏡下微創手術等方法。
建議出現脊柱疼痛症狀的患者及時就診於二級以上醫院的骨科或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