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談遲滯在臨床上被稱為口吃,指的是在說話時出現不流暢、重複、卡頓或拖音的現象。兒童口吃可能是正常生理現象,也可能是由於語言發育遲緩、心理因素等非器質性原因引起的,還有可能是腦部器質性疾病導致的,因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一、非器質性因素:
1、正常生理現象:
兒童2-4歲是語言發育期,初次說話可能不連貫。當兒童從短語過渡到長句子時,由於還沒有掌握如何組織語言,焦慮時會出現重複、卡頓和口吃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注重訓練,可以透過兒童遊戲、父母的指導以及調整環境等非干預方式進行訓練,避免直接指正兒童不流暢的說話。可以透過遊戲如故事接龍、兒歌和童謠等來促進語言的流暢。
2、語言發育遲緩:
在語言發育階段,如果不及時矯正口吃,可能會持續到學齡期或之後。兒童除了說話停頓、重複、口吃外,還可能面部扭曲、下頜抽搐等。此時,建議到專門的培訓機構進行語言引導訓練,並配合口腔功能訓練,如吹泡泡、口腔快速輪替運動等。
3、心理因素:
如果兒童存在恐懼、焦慮等情緒,可能會導致口吃。這時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明確診斷並提供早期干預和治療。平時更多地帶孩子參與戶外活動,與其他兒童多進行交流,以克服恐懼和焦慮心理。
二、器質性因素:
當兒童出現腦部疾病,如顱腦外傷或腫瘤時,會影響語言中樞,導致口吃。建議及時進行頭顱CT掃描明確診斷,除了糾正口吃,還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進行營養腦神經的治療,如遵醫囑服用甲鈷胺片、維生素B12片等。
此外,當兒童出現口吃時,家長不應該嚴厲呵斥,而應該鼓勵孩子樹立信心,糾正口吃。在講話時儘量放慢語速,必要時可以配合語言訓練,以減輕兒童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