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運動後手顫抖的原因主要與過度勞累、神經系統病變、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以及疼痛有關。如果症狀嚴重且持續時間長,可能導致運動功能障礙,治療需要根據具體病因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以避免產生後遺症。
1、過度勞累:
在運動過程中,手部過度用力或肌肉過度收縮會導致疲勞感,肌肉乳酸過多排出,引發運動後手顫抖的現象。一般透過適當休息和牽伸運動後,症狀會自行消退。
2、神經系統病變:
存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特發性震顫或帕金森病等,容易引發運動後手顫抖,患者往往無法自主控制。輕度特發性震顫患者通常無需治療,而重度患者可遵醫囑使用普萘洛爾鹽酸鹽片或撲米酮片等藥物進行治療。對於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手術治療也是一種選擇。帕金森病患者可使用左旋多巴片或苯海索鹽酸鹽片等藥物控制手顫抖症狀,並進行太極拳、健身操等康複訓練。
3、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甲狀腺激素是調節人體新陳代謝的關鍵激素,當患者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時,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導致肌張力增高,神經興奮,容易引發手顫抖症狀,尤其在運動後更為明顯。建議遵醫囑使用丙硫氧嘧啶片等藥物抑制甲狀腺激素分泌。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以考慮手術部分或全部切除甲狀腺。術後建議遵醫囑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以維持甲狀腺水平。
4、疼痛:
運動後,如果患者手部遭受損傷,出現疼痛等症狀,容易導致運動後手顫抖。可以考慮遵醫囑服用止痛藥物緩解症狀,例如布洛芬緩釋膠囊,也可採用鍼灸穴位刺激的方法進行治療,以緩解疼痛、控制手顫抖症狀。
如果運動後手顫抖症狀頻繁發作,應儘快就診於骨科或神經內科進行治療。平時建議在運動前做好熱身活動,並注意適當放鬆運動後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