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是一種常用的中藥,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雖然附子在中藥書中被描述為大辛大熱有大毒的藥物,並且具有強烈的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主要作用是溫陽散寒,可用於治療陽氣虛、陽氣不足引起的陰寒內盛相關的疾病。比如,對於四肢厥冷、胃寒、腹瀉、便溏、小便清長等脾腎陽虛的患者,可以使用附子進行回陽。另外,在耳鼻喉科中經常遇到脾腎陽虛的患者,如咽部炎症、耳鳴、耳聾、眩暈等,使用附子可以溫補脾陽和腎陽,並起到治療的作用。
附子還可用於溫陽散寒。有些陽氣不足,容易感受外邪和風寒的患者,單純使用散寒解表的藥物,往往不能解決病情,無法達到治療的效果。這時,可以選擇附子加上散寒解表的藥物,進行溫裡散寒的治療,這樣能夠獲得更好的療效。然而,在使用附子時,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它具有較大的毒性,孕婦和小兒要慎用。
煎煮附子時,建議時間要比其他藥物多煎30分鐘。有人甚至提到煎煮40分鐘或1個小時。煎煮完成後,需要嘗一嘗藥汁,如果出現舌尖或口腔發麻的情況,說明毒性尚未完全消失,此時需要再次煎煮。所以,在使用附子時,首先要煎煮30分鐘以去除毒性,然後再與其他藥物一同煎煮,一同服用。因此,應用附子時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自行使用,因為其濫用可能導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