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目前醫學界尚缺乏明確的研究證據,但是發現肺結節比例增加的無煙家庭主婦不禁讓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擔憂。
這或許意味著經常在廚房做飯的人患上肺結節的風險可能高於那些不吸菸的人。許多人都習慣在廚房烹飪,並且長期接觸廚房的油煙,一些人在烹飪時喜歡使用高溫油來炸食物。然而,應該知道高溫產生的油煙會產生毒煙,使得室內環境惡化。長期暴露在毒煙中會刺激呼吸道,對呼吸道表面組織造成損傷,如果不加以保護,很容易導致肺結節的發生。
此外,廚房通常是封閉的小空間,環境中的油煙汙染更加嚴重。有些人的廚房跟臥室相連,冬天很少開窗烹飪,導致高溫的油煙久久不散,進而會吸入這些有害的煙霧,長期刺激眼睛和咽喉,也會對呼吸系統造成損傷。據統計,這種情況下中老年婦女發生肺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3倍。
廚房油煙與烹飪時油的溫度也有關係。研究發現,當油溫達到150℃時,其中的甘油就會產生油煙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對鼻、眼、咽喉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可引發鼻炎、咽喉炎和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當油燒到高溫時,油溫可達350℃,除了產生丙烯醛外,還會產生凝聚物,不僅會導致“醉油”症狀,還易導致慢性中毒,引發呼吸和消化系統疾病,進而導致肺結節的產生。菜籽油和豆油在270-280℃加熱時產生的油霧凝聚物會導致細胞染色體損傷,這與癌症的發生有關。而未加熱的油沒有這種損害,當油溫不超過240℃時,損害的發生較弱。經多次加熱的油,如多次油炸過食物的油,不僅含有致癌物質(所以應少吃油炸食品),還會產生更多含有致癌物質的油煙,危害性更大。許多患有肺結節的人除了與吸菸有關外,似乎還與長期薰聞高溫油煙的習慣有關。
因此,要遠離肺結節,首先要遠離廚房的油煙,改變烹飪習慣;在烹飪時,建議要控制油溫,儘量不要超過200℃(以油鍋冒煙為極限),多使用微波爐、電飯煲、電烤箱等廚房電器,以避免油煙的傷害;飲食上要多攝入維生素A、胡蘿蔔素、蔬菜和水果等;廚房中油煙停留的時間要減少,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風,並安裝效能較好的抽油煙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