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也稱為發熱,指的是體溫升高。當一歲半的寶寶突然出現38.5℃的發熱,但沒有感冒的跡象時,可能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輸液反應等因素有關。
1、感染:由於寶寶的免疫力較低,容易被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感染。這些病原體入侵後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下丘腦體溫調定點上移,人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寶寶可能正處於感冒的初期,因此除了發熱,不會出現流鼻涕等感冒症狀。在遵循醫生的建議下,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如冷敷、溫水擦浴等。如果這些方法無效,需要按醫生的指示使用退熱藥物,如對乙醯氨基酚口服液、布洛芬混懸液等。同時,根據病原體的情況,也可按醫生的指示使用抗感染藥物,如頭孢克肟顆粒、阿莫西林顆粒等用於細菌感染,或者磷酸奧司他韋顆粒、阿昔洛韋顆粒等用於病毒感染。
2、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不同的原因會導致機體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攻擊自身的組織和細胞,導致組織結構和功能的破壞。因此,寶寶會出現約38℃的發熱,但沒有相應的感冒症狀。可以按醫生的建議口服退熱藥物,如對乙醯氨基酚口服液、布洛芬混懸液等。
3、輸液反應:當寶寶患有其他疾病時,可能會接受輸液治療,有時輸入的液體中可能含有致熱性的物質,如細菌、致熱原和雜質等,這也會導致發熱症狀,但沒有感冒的現象。此時,寶寶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頭痛、頭暈、煩躁不安、譫妄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昏迷、血壓下降,甚至休克和呼吸衰竭等嚴重後果。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立即撤掉或更換液體,進行物理降溫和吸氧治療。如果出現肺水腫的症狀,應立即停止輸液,讓寶寶取端坐位,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迴流,減輕心臟負擔。
除了以上情況,骨肉瘤、白血病等疾病也可能導致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用藥而導致治療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