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股溝疝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表現為鞘膜積液和腹股溝斜疝。新生兒或嬰兒早期出現疝氣的情況下,可以暫時觀察,並期待它自愈。然而,如果疝氣經常發生,並且腸管掉出較多或發生嵌頓和腹脹等症狀,就不能等待6個月以後,而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一些醫生認為在兒童1到3歲之後手術治療是合適的,但這種觀點並沒有科學依據。一方面,這些醫生對小兒外科存有知識不完整的情況,另一方面,所在醫院的麻醉水平以及醫生自身的技術水平也存在限制。如果在醫生所建議的2到3歲之內發生嵌頓導致腸壞死、睪丸壞死或女孩的卵巢嵌頓壞死等嚴重後果,醫生將會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
目前小兒腹股溝疝的治療方法有幾種選擇。傳統的方法是使用布袋或中藥袋壓迫疝氣區域,防止腸曲從腹腔腹股溝管內滑出,並促使鞘突管閉合。然而,由於布袋壓迫的鬆緊度難以把握,這種方法的使用逐漸減少。現在仍有一些醫院使用中藥袋壓迫腹股溝區域,但這種方法在小兒外科專業並不推薦。
區域性注射藥物治療是一種非手術治療方法,具有費用低和不需住院的優點。然而,這種方法會導致疝囊閉塞,同時也會對精索組織造成損害。此外,區域性注射治療並不能百分之百地治癒疝氣,而如果在之後再進行手術治療時,由於組織纖維疤痕化的原因,手術難度會增加。
手術治療是目前公認的小兒腹股溝疝的首選方式。傳統手術方式只需在腹股溝皮紋上作一箇小切口,手術時間短、出血少。腹腔鏡手術方式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廣泛應用,尤其是對於手術經驗較少的醫生更加受歡迎。腹腔鏡手術從三孔法發展到單孔法,手術損傷進一步減小。然而,腹腔鏡手術需要全麻和腹腔注氣,風險相對較大且費用較高。選擇傳統手術還是腹腔鏡手術由家長決定。
在我進行的局麻下腹股溝疝手術研究中,避免了住院和全麻風險,只需給嬰兒和幼兒輔以鎮靜即可。這種微創手術幾乎看不到術痕,但要求醫生快速、精細,對解剖結構和傳統手術非常熟悉,因此目前僅在小范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