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指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重複進行同樣的動作,並且持續不斷。嬰幼兒時期的不良習慣動作,如吮指、咬脣等,會延續到3歲後,引發口腔肌肉功能的異常和咬合的變化,導致錯頜畸形的產生。口腔的不良習慣包括吮指習慣、脣習慣、舌習慣、口呼吸、夜磨牙習慣、偏側咀嚼習慣、咬物習慣和睡眠習慣。兒童口腔不良習慣是形成錯頜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患有口腔不良習慣的人群中,錯頜畸形的發生率遠高於正常人群。
吮指習慣是多數兒童吮吸大拇指或食指,一般從嬰兒3-4個月開始,並通常在2歲後自然消失。但如果孩子的這種習慣持續到3歲後,可能會導致牙列和骨骼的改變,包括牙弓狹窄、上牙前突和不良的前牙咬合等情況。
舌習慣常出現在兒童替牙期或齲齒等情況下,常用舌尖舔觸覺異常的牙齒。一些兒童可能因為扁桃體肥大等原因,向前伸舌頭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長時間的作用會導致吐舌或舔牙的習慣。這可能導致開頜、反頜和上下前牙之間出現間隙等問題。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骨性畸形。
異常脣習慣多發生在6-15歲之間,通常是由於兒童情緒不好而咬脣。長期咬下脣會導致上前牙朝脣側或下前牙朝舌側傾斜,甚至可能出現下頜後縮或頜畸形。
口呼吸習慣通常是由慢性鼻炎、鼻竇炎、鼻甲肥大、扁桃體肥大等鼻咽部疾病引起的。這些疾病導致鼻呼吸道阻塞,患者長期部分或全部使用口呼吸。習慣性張嘴呼吸會導致下頜和舌頭下降,脣肌肉鬆弛、口部張開露齒、上前牙突出、上牙弓狹窄,進而可能發展成下頜後縮畸形。
偏側咀嚼習慣通常因為一側後牙嚴重齲齒或乳牙和恆牙過早喪失,導致該側咬合不完全,無法進行正常咀嚼,只能藉助健側進行明顯的咀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偏側咀嚼習慣。這可能導致顏面左右兩側發育不對稱,下頜甚至可能向一側偏斜。
咬物習慣常見於咬鉛筆和啃指甲,也可能咬各種文具、衣物和被角等。咬物固定在牙弓的某一部位,經常咬嚼會導致區域性小區域的頜骨畸形。
睡眠習慣中,兒童在睡覺時常常將手、肘或拳頭枕在一側臉部下面,有時用手托住一側腮部讀書或思考問題。這些習慣可能會對頜面骨骼的正常發育和麵部對稱性產生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