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心臟瓣膜病的發病率為2.34%o ~ 2.72%o。根據1990年的人口普查資料推算,已經接受或將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的女性患者人數超過了100萬。隨著心臟瓣膜置換術後心功能的改善,大多數育齡期女性患者希望能夠順利懷孕。因此,特別關注心臟瓣膜置換術後育齡期女性患者是否可以懷孕、是否能成功妊娠以及母體和胎兒的安全性問題。此外,也關注華法林對胎兒和母乳餵養的影響。
根據中國知網所蒐集的國內文獻,已經有報道註明心臟瓣膜置換術後的母體可能發生栓塞、出血、死亡等情況,而胎兒可能出現畸形等問題,但是這些發生率都相對較低。機械瓣膜置換術後的母體死亡率為0.23%;瓣膜血栓發生率為0.57%;母體出血發生率為1.03%;流產的發生率為8.66%;早產的發生率為6.9%;新生兒畸形的發生率為0.25%。對於接受機械瓣膜置換術後有懷孕意願的患者來說,經過嚴密的產前檢查、規範的妊娠監測和科學的圍手術期管理,成功地分娩一箇正常健康的寶寶是可行的。然而,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後女性患者妊娠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仍然高於普通人群,因此在準備懷孕之前仍需要仔細考慮和慎重決定。據文獻報道,相比機械瓣膜置換術後妊娠,生物膜置換術後妊娠的自然流產率和母體血栓發生率較低。
對於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後妊娠的抗凝問題,目前臨床結論並沒有得出理想且一致的方案。這是因為華法林會透過胎盤屏障,使胎兒處於抗凝狀態。如果選擇經陰道分娩,胎兒顱內出血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因此,一些研究者建議在妊娠的第36周停止使用華法林,改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如果選擇剖宮產分娩,一些學者建議在計劃分娩前的2至3周停止使用華法林,改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而國內的多數學者則建議,在分娩前的1天使用維生素K1拮抗華法林。這種方法不僅術後出血的風險低,而且沒有發生栓塞事件,操作簡便、安全,並且住院時間短。
大量的文獻顯示,華法林在乳汁中的分泌非常少,所以術後可以正常進行母乳餵養,不必擔心對寶寶的影響。母乳餵養有很多益處,例如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初乳中含有寶寶所需的豐富營養;有利於增強寶寶的免疫力;有利於寶寶的消化和健康發育;有利於加強母子情感;有利於減少寶寶過敏的發生;母乳餵養經濟實惠、方便快捷、乾淨、安全;母乳餵養還可以促進產婦子宮的收縮,減少陰道流血,並且降低女性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