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瘤是一種常見的顱內良性腫瘤,極少數可能發生惡變。它的生長緩慢、起病隱匿,患者就診時往往腫瘤已經很大,並累及多處神經和血管,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影響了療效。腦膜瘤可以生長在顱內的多箇部位,其中巖斜區的腦膜瘤治療最為棘手,風險最大,死亡率和致殘率最高。
巖斜區腦膜瘤的發生率不超過2%,但生長方式複雜多變,經常沿顱底向多箇方向生長。它向上生長可以超過幕切跡,向前進入中顱窩甚至鞍旁區,並有或無海綿竇侵襲,向後壓迫腦幹,向外側可以抵達或超過內聽道,向下可以達頸靜脈孔或枕骨大孔區。如此廣泛的侵襲生長使腫瘤可能與腦幹、多組顱神經、椎基底動脈主幹及其分支甚至頸內動脈緊密相連。根治性手術切除常常伴隨著高發的神經功能障礙和死亡率。
十多年來的資料顯示,巖斜區腦膜瘤的死亡率約為5%-10%,永久的神經功能損傷率約為40-50%。因此,長期以來,巖斜區腦膜瘤一直被認為是神經外科領域內的難點,讓人望而卻步。
隨著顱底外科的不斷髮展,各種針對巖斜區腦膜瘤的手術入路也越來越為熟悉和掌握。儘管如此,外科處理巖斜區腦膜瘤仍然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風險極高,對神經外科醫生來說仍然是一箇巨大的挑戰。由於腫瘤累及重要的神經血管結構,手術操作常常伴有嚴重的神經功能損傷,並且很難達到根治性切除。因此,如何平衡患者利益的最大化,最小化神經功能障礙發病率和腫瘤複發率之間的矛盾,成為顱底外科關注的焦點之一。
目前,應該加強大型檢查,如核磁共振,在人群體檢中的應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果出現與腦神經相關的不適症狀,更應該及早就醫。一旦發現這類疾病,選擇恰當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對於巖斜區腦膜瘤患者來說至關重要!選擇大型神經外科治療中心進行治療對於巖斜區腦膜瘤患者來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