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的優點在於以下幾點。
首先,母乳餵養能夠降低嬰兒的死亡率。各種國內外資料表明,與其他餵養方式相比,母乳餵養能夠顯著降低嬰兒的死亡率。
其次,母乳餵養能夠降低嬰兒患病率。透過完全母乳餵養,嬰兒很少患腹瀉。這是因為母乳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含量和比例適合嬰兒的消化功能,並且還含有多種免疫因子,不容易受到汙染影響。
第三,母乳餵養能夠減少營養不良的危險性。母乳是最適合嬰兒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的食物,同時也能減少嬰兒患傳染病的機會,確保嬰兒可以正常生長髮育。
此外,母乳餵養還能增進母嬰之間的感情交流,給嬰兒帶來安全感,並有利於嬰兒情感的發育。
最後,早期進行母乳餵養還能促進胎糞的排出,降低膽紅素在腸道和肝臟中迴圈的程度,從而減輕新生兒黃疸的嚴重程度。資料還表明,乳餵養也能減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腫瘤的風險。
新增輔食的目的是為了過渡到成人固體食物,除了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外,新增富含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食物。新增輔食的時間取決於嬰兒消化道的發育成熟程度和生長需求。一般來說,嬰兒4~6個月齡時逐漸新增其他食物,過早新增容易導致食物過敏和腸道感染,而延遲新增則可能導致嬰兒錯過咀嚼、吞嚥功能和味覺發育的敏感期,從而出現吃其他成人食物困難和營養不良的問題。
在選擇新增食物時,首選應該是嬰兒易於吸收、不易過敏、能夠補充一定鐵營養素的食物,如強化鐵米粉、根莖、蔬菜和不易過敏的水果。動物性食物應該延遲到嬰兒6個月以後才新增,以減少食物過敏的機會。
新增輔食的方法包括使用勺子有利於嬰兒的咀嚼和吞嚥功能發育,先習慣一種食物,再引入另一種食物,以便觀察嬰兒對新食物的反應。開始時每天一到兩匙,逐漸增加嬰兒的食量,直到嬰兒能夠吞嚥食物而不吐出來。在嬰兒7~8個月齡後,逐漸替代一到兩次母乳或配方奶。在4~6個月齡時,輔食可以是半流質的,7~9個月齡後可以給寶寶吃小塊固體食物。
在使用杯子和奶瓶方面,應該訓練寶寶在7個月後使用杯子喝奶和水,這有益於口腔和心理行為的健康。在寶寶一歲後應該完全停止使用奶瓶。
最後,在8~12個月齡時,可以讓寶寶學習自己進食,這有助於眼手協調能力、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