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它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骨組織破壞的炎症反應。其急性期主要表現為紅腫熱痛,而慢性期則會出現竇道形成、流水和流膿等症狀。根據不同的發病途徑,骨髓炎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血源性骨髓炎,另一類是創傷後骨髓炎,即在骨折手術後或骨折部位感染不癒合的情況下發生。
骨髓炎的發病機制較為複雜,細菌侵入機體後,容易透過血液迴圈進入骨髓,引發骨組織的炎症反應。急性期的病變主要是由於炎性細胞和細菌的大量聚集,導致骨髓內充血腫脹、壞死和出血。此外,還會出現骨質破壞和骨膜增生等病理改變。
骨髓炎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詢問、體格檢查以及輔助檢查。例如,放射學檢查可以發現骨骼的變化,而骨髓穿刺和培養技術則可以明確感染的病原體及其敏感性。同樣重要的是,對於慢性期竇道形成的患者,還應進行顯微鏡下的病理學檢查。
治療骨髓炎的關鍵在於早期的診斷和治療。藥物治療方面,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是十分重要的。手術治療則主要用於急性期的病變,透過清創、引流和切除壞死組織等手段來控制感染的擴散。此外,對於慢性期的病變,往往需要進行骨牽引和二次手術等措施,以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
總之,骨髓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疾病,準確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對患者恢復健康非常重要。透過合理的治療方案和綜合性的護理措施,可以幫助患者順利度過這一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