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因子在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幫助風溼科醫生更好地確定疾病。然而,類風溼因子陽性並不一定就表示患有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因子陽性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 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因子主要出現於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中,大約70%的類風溼患者的血清中可檢測到類風溼因子。在類風溼關節炎的分類標準中,類風溼因子陽性被作為一箇指標。此外,類風溼因子滴度的高低與類風溼關節炎的活動性和嚴重程度有正相關性,因此類風溼因子水平較高或較低可以作為類風溼關節炎預後不良的指標。然而,並非所有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都會出現類風溼因子陽性,因此類風溼因子陰性並不代表沒有類風溼關節炎。
2. 其他風溼免疫性疾病:除了類風溼關節炎,其他風溼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皮肌炎、硬皮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和血管炎等,也可能導致類風溼因子陽性。
3. 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由於存在自身免疫現象,其血清中可能檢測到類風溼因子。研究發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類風溼因子陽性率約為25%。此外,其他型別的肝炎、流行性感冒、寄生蟲感染、結核病和梅毒等感染也可能導致類風溼因子陽性。
4. 血液系統疾病:高丙種球蛋白性紫癜、冷球蛋白血癥、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疾病也可能導致類風溼因子陽性。
5. 腫瘤放化療後:許多腫瘤放療或化療後,會導致機體免疫紊亂,IgG變性,從而產生類風溼因子。因此,腫瘤放化療後的患者可能會檢測到類風溼因子。
6. 健康人:研究發現,不論男性、女性、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有一部分健康人群存在類風溼因子陽性,陽性率約為2%,並且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上述類風溼關節炎潛伏階段的人群也可以被歸類為健康人群,因為在檢測到類風溼因子陽性時並未出現類風溼關節炎。因此,就算是健康人群中出現類風溼因子陽性,也需要進行跟蹤隨訪。
綜上所述,類風溼因子陽性並不一定意味著類風溼關節炎,需要注意排除其他疾病,並進行密切的隨訪和定期檢查。有以下情況需要就診於風溼科:
1. 存在關節腫痛,尤其是手指指間關節和腕關節腫痛;
2. 存在血沉和C反應蛋白等炎症指標升高的情況;
3. 持續出現口乾、眼乾、大量齲齒和腮腺腫大;
4. 出現反覆口腔潰瘍和脫髮,原因不明;
5. 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抗感染治療無效;
6. 皮疹出現,但無明顯的瘙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