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發的嚴重肌無力常見的病因包括外傷、腦卒中、急性脊髓壓迫、脊髓血管病、外周動脈閉塞等多種因素。
腦卒中可分為腦梗死和腦出血,無力多表現為一側肢體受累,具體症狀因腦卒中的部位不同而異,還可能伴有其他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
急性肢體動脈閉塞會引起區域性突發的無力、麻木和嚴重疼痛,檢查中可能會發現脈搏、面板色澤、溫度和肢體血壓異常。
外傷、急性脊髓突出以及脊髓血管病變都可以導致急性肌無力,症狀可能在幾分鐘(大多數情況下是幾小時至幾天)內逐漸加重,同時可能伴有平面感覺障礙和排尿便失禁等異常。
2、起病後數小時至數天內逐漸加重的無力可能是由顱內疾病(如進行性腦梗死、腦炎、脫髓鞘病變)、脊髓疾病、周圍神經病(如急性吉蘭-巴雷綜合徵、中毒性病變)、肌肉疾病、低鉀性麻痺、嚴重疾病引起的肌肉失用等多種原因導致的。
3、數週至數月內逐漸加重的無力需考慮周圍神經病、運動神經元病、重症肌無力、各類肌病(包括肌營養不良、肌炎)以及腫瘤等可能性。
4、波動性的肌無力症狀一天內出現,則需要重點考慮週期性麻痺、重症肌無力和Lambert-Eaton綜合徵等疾病。
5、無力症狀在數天內緩解復發,需要考慮代謝性肌病、重症肌無力、週期性麻痺以及脫髓鞘疾病等可能的主要疾病。
臨床醫生可以根據初步考慮的病因,結合病人同時伴隨的其他症狀、神經系統體徵和輔助檢查結果,進一步鑑別出更精確的病因,並制定出有效的治療原則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