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可導致月經量增多,其最常見症狀是月經改變。具體表現為月經週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和不規則陰道出血等。然而,在存在較大漿膜下肌瘤和小肌壁間肌瘤時,通常沒有明顯的月經改變。相反,大肌壁間肌瘤和黏膜下肌瘤更常見,並且會導致宮腔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加以及影響子宮收縮,從而干擾月經,導致經量增多。
此外,肌瘤可能會使腫瘤附近的靜脈受擠壓,從而導致子宮內膜靜脈充血和擴張,進而引起經量增多和經期延長。如果黏膜下肌瘤伴有壞死感染,可能會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或血樣膿性排液。
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長期存在這種情況可能會引發繼發性貧血。在一些嚴重貧血患者中,即使接受補充鐵劑等治療,也很難糾正貧血,有時甚至需要輸血才能改善貧血癥狀。長期貧血使患者出現頭昏、乏力、面色萎黃、免疫力下降和易感冒等問題。當嚴重貧血者的血紅蛋白降至50g/L以下時,甚至可能引發貧血性心臟病,此外還會影響工作。
因此,對於存在月經量增多等不適症狀的子宮肌瘤患者,需要按醫囑積極治療,並確保盆腔包塊是良性的。患者應定期進行隨訪,對於沒有壓迫周圍組織特別是輸尿管的肌瘤,可以採取保守治療;相反,如果存在壓迫,應選擇手術治療。從子宮肌瘤患者的角度來看,手術治療是一種被廣泛採用且有效的方法。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多攝取水果和綠葉蔬菜,補充維生素D,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子宮肌瘤的生長。同時,應避免在不必要的情況下長期服用雌激素藥物和食用含有雌激素的食物,例如蜂蜜、豆漿等。購買來源不明的產品也是不建議的,以免加速子宮肌瘤的生長。適度進行體育鍛鍊、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加重子宮肌瘤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