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孕婦在妊娠期間子宮和乳房增大以及胎盤和胎兒生長髮育等方面的需求,孕婦的營養需求必然高於非孕期。若孕期營養不良,不僅會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導致器官發育不全、胎兒生長受限和低出生體重,還會影響將來的體質和智力發育,同時還容易引發流產、早產、胎兒畸形和胎兒死亡。因此,為了優生優育,孕婦應特別注意孕期的營養。
1.熱能供給:孕婦的熱能供給應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為15%、20%和65%。按照我國漢族人的飲食習慣,約65%的熱能應來自糧食,其餘35%來自食用油、動物性食品、豆類和蔬菜。
2.蛋白質:孕婦在妊娠4-6個月時,每天應額外攝入15克的蛋白質(例如多吃兩隻雞蛋)。在妊娠7-9個月時,每天應額外攝入25克的蛋白質。
3.碳水化合物:在孕中期之後,每天攝入主食400-500克可以滿足需要。
4.微量元素:
(1)鐵: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也是許多酶的組成部分,在組織呼吸和生物氧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孕期的需求量很難透過膳食攝入滿足,因此從孕婦懷孕4-5個月開始,每天口服硫酸亞鐵0.3克或富馬酸亞鐵0.2克,一次服用。
(2)鈣:鈣主要供應胎兒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從孕16周開始,每天攝入1000毫克的鈣,到晚期增加到1500毫克,最好服用枸櫞酸鈣。牛奶和奶製品中含有大量易被吸收的鈣,建議孕婦多飲用牛奶和奶製品。
(3)鋅:鋅是蛋白質和酶的組成部分,對胎兒的生長髮育非常重要。如果孕婦妊娠後3個月攝入的鋅不足,會導致胎兒處於低鋅狀態,影響胎兒的生長,甚至導致流產、先天畸形和胎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