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患者拿著幽門螺桿菌(HP)陽性的檢測結果來諮詢是否需要治療。很糾結,因為專科醫生一定要長期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和質子泵抑製劑(如奧美拉唑等)來防止胃酸過多,然而這些藥物可能會對腎臟造成不必要的損害。醫生也很為難,必須在利弊之間權衡,找到一箇答案。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據報道,全球有50%的人群攜帶這種細菌,有些地區甚至高達80%。然而,只有10%的攜帶者患有消化性潰瘍,只有1%左右的人患上胃癌。這說明並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桿菌都具有相同的病原性。例如,在印度及周圍南亞國家,幽門螺桿菌的攜帶率很高,但這些國家的胃癌發病率很低。因此,幽門螺桿菌的攜帶與發病是兩回事。這給帶來一箇重要問題,就是是否需要殺滅幽門螺桿菌,以及如何進行殺菌治療。
幽門螺桿菌的顯著特徵是一種寄生在胃粘膜組織中的革蘭氏陰性菌,67%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主要症狀包括口臭和胃腸疾病。口臭是因為這種細菌可以在牙菌斑中存活,感染口腔後會產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常常出現餐後噯氣、噁心、腹脹和腹部不適等胃腸疾病症狀,這些症狀可能隨時發生,但有些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有透過醫學檢查才能發現。嚴重的感染可能會破壞胃腸道壁,導致癌變的發生。
是否需要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並不是一箇簡單的問題,需要考慮患者的個人條件和環境因素。盲目治療會帶來其他不必要的後果,如增加藥物過敏的發病率、引發兒童哮喘、皮炎和紫癜,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風險,以及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和腎臟損害等不良後果。
建議如下(僅供參考):如果HP陽性,建議進行胃鏡檢查,並根據損傷程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患有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並有胃癌家族史、胃癌術後患者及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強烈建議根除幽門螺桿菌。在根除幽門螺桿菌之前,應注意口腔衛生,並修復口腔問題如蛀牙和牙結石。對於需要正規治療的患者,應遵循醫生的指導並定期檢查療效。常用的治療方案包括抗生素聯合抑酸劑或質子泵抑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