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出現像刮痧的血印,可能是由於服用藥物或其他非病理性因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血小板減少、凝血機制異常或毛細血管異常等病理性因素所致。因此,及時就醫進行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檢查以明確診斷,並積極採取治療措施。
一、非病理性因素:
1、藥物因素:
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凝集藥物會導致凝血機制異常,使區域性面板在受到觸碰後出現類似刮痧的血印。這些人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減量或停用相關藥物。
2、過敏:
區域性面板過敏反應如蕁麻疹、過敏性紫癜等會使區域性面板毛細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出現區域性發癢、瘙癢後出現明顯的紅色或紫色變化,形成類似刮痧的血印。需要隔離過敏原,然後可以使用地塞米松、潑尼松等激素藥物或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進行治療。
二、病理性因素:
1、血小板減少: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常見的原因之一,區域性面板在受到壓迫後會出現紫癜,類似刮痧的血印。可以根據醫囑給予升高血小板的藥物治療,比如氨肽素、升血小板膠囊等。
2、凝血機制異常:
對於血友病、白血病等存在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在區域性受到壓力或觸碰後容易出現皮下出血,表現為刮痧樣的血印,建議適當補充凝血因子進行治療。
3、毛細血管異常:
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是一種毛細血管壁變薄、區域性血管擴張和脆性改變的疾病,當面板被撓癢等因素刺激時容易出現類似刮痧的改變。可以使用免疫抑製劑類藥物如硫唑嘌呤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