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是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全稱,造成的貧血屬於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引發DIC的基礎疾病多種多樣,包括全身感染如細菌、病毒感染,多發性創傷、大面積燒灼傷以及外傷,還可由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惡性腫瘤引起。
DIC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許多疾病在進展過程中出現凝血功能障礙的臨床病理綜合徵。由於瀰漫性啟用的血液內凝血機制,不僅會觸發小血管內廣泛的纖維蛋白沉著,導致組織和器官受損,還會因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傾向。在凝血反應的早期,纖維蛋白絲會在微血管內形成細網,當迴圈中的紅細胞經過細網孔時,會粘附、滯留或懸掛在纖維蛋白絲上,造成缺氧、酸中毒,從而降低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同時,在血流衝擊下,紅細胞會破裂溶解,導致患者出現貧血,同時還可能出現出血、休克和各臟器功能損害等症狀。
由於DIC的誘因和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個體差異決定了治療決策。DIC的關鍵治療是加強基礎疾病的治療,消除DIC的誘發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