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血性貧血是指在原有溶血性疾病基礎上,在某些誘因作用下發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常見誘因包括輸血時不合適的血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和藥物性溶血等。此外,長期存在感染、創傷、手術、應激、妊娠、藥物和飲酒也容易引發急性溶血性貧血。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溶血危象,表現為腰背疼痛、寒戰、高熱、血壓下降,出現明顯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脾臟腫大、肝功能損害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輔助檢查中,血紅蛋白會顯著下降,網織紅細胞計數增加,在外周血液塗片中可觀察到有核紅細胞和紅細胞碎片。血液學檢查中,總膽紅素特別是間接膽紅素會升高,還可出現血漿遊離血紅蛋白升高、血紅蛋白尿和含鐵血黃素尿。患者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後,需要積極尋找病因,並及時去除引起此病的誘因和病因。治療可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丙種球蛋白和免疫抑製劑,必要時可以進行血漿置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