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機理方面,在骨水泥填充治療時,首先骨水泥聚合時產生的高溫對腫瘤細胞和痛覺神經末梢細胞起到永久消融作用;其次,注入骨水泥可以提高骨質的生物力學效能,固定纖維骨折,減少骨質斷端的微小移位,消除組織間的擠壓和摩擦作用,減輕對神經末梢的刺激;此外,骨水泥可以阻斷區域性組織的血供,對腫瘤細胞和痛覺末梢起到有效的作用。因此,骨水泥填充術對於轉移性骨腫瘤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與常規的放療、外科治療和內固定術相比,骨水泥填充術具有創傷小、起效快、適應症廣、併發症少的優勢。透過CT引導,可以準確定位,並且能夠殺死大部分腫瘤細胞,使晚期患者更容易接受。
術前準備包括常規X線平片、血常規和血凝三項檢查,以及2mm層厚的CT薄層檢查,透過這些檢查可以瞭解病變的程度、範圍、椎弓根的情況和骨皮質的完整性,並確定進針點位置。
手術操作時,患者採用俯臥位,根據術前CT結果在體表放置標記,然後在CT引導下使用穿刺針按預先設計的角度刺向椎骨根,將骨水泥注射至病灶區域。術後需要應用抗生素進行預防。
主要併發症包括骨水泥聚合產熱引起的炎症反應和骨水泥漏入周圍組織,導致神經根痛和脊髓受壓。針對不同的併發症,可以進行抗炎治療、無水酒精區域性注射或外科手術摘除漏出水泥。
總之,骨水泥充填術是一種微創治療方式,具有很多優勢,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