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陰虛和陽虛都有可能導致便祕。陽虛會導致身體的陽氣不足,從而減弱了陽氣的推動作用,這使得胃腸蠕動減慢,從而引起便祕。而陰虛則意味著身體內部存在虛火,這使得津液不足,腸道的津液耗竭也會導致便祕的發生。
不同之處在於陽虛引起的便祕是由於腸道的推動力不足,大便可能先乾燥後變稀或者大便一直沒有乾燥,但是排便卻很困難。而陰虛引起的便祕則是因為身體有虛火存在,所以大便比較乾澀、堅硬,很難排出。因此,在處理這種情況時需要進行辨證分析。
如果是陽虛引起的便祕,可以考慮應用濟川煎等中藥進行調理。此外,還可以使用桂附地黃丸、附子理中丸等中藥進行治療。而對於陰虛引起的便祕,則可以嘗試使用增液湯、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麻子仁丸等中藥進行調理。此外,日常飲用玉竹、石斛、枸杞、麥冬、沙参等草藥泡水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