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流口水是指幼兒口中的唾液自然溢位的情況,通常見於三歲以下的幼兒。多種情況下都可能引起流口水,例如在孩子出牙期間,流口水量會增多;同時,口腔出現腫痛、糜爛,或者患上蟲證、口瘡、軟癱痴呆等疾病時,也會出現流口水現象。
針對不同的病因,需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流口水不是由上述病因引起的,中醫通常將其歸納為滯頤,主要考慮到陽明積熱和脾胃虛寒。這種情況下,主要是由於陽明積熱和脾胃虛寒導致胃失和降功能不良,濁氣逆行,唾液就會自然溢位口腔。
中醫治療滯頤有許多優勢。可以透過口服中藥的方式進行治療,根據具體證候選用相應的藥物。如果是陽明積熱型,流口水通常較為黏稠,進食時流口水的現象更為明顯,同時伴有便祕、尿色深黃、口臭、脣紅、舌紅、苔黃膩等症狀,可以選擇清熱洩脾方進行治療。
如果是脾胃虛寒型,多伴有面色黃,精神疲乏,體形消瘦,流口水的量時多時少,涎水較為清稀,大便不實,尿液清澈,舌苔淡白且滑,可以選擇益黃散進行治療。此外,還可以使用烏藥、益智仁、石榴皮等研磨後製成丸劑,與山藥糊一同口服。每晚臨睡前用白礬水泡雙腳,也有收斂作用,可供選擇。